全国咨询热线:0739-8537868

行业前景

计算机专业发展前景

    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到100万人,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要想有个好的计算机职业,首先得有扎实的技术作为基础;其次,要经常了解计算机方面的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的技术;再次,实践经验必不可少,在校期间通过多种渠道积累了实践经验,如暑期有针对性的打工,或通过熟人关系积累实践经验,也可有目的性地参加见习培训,学校安排的实习等等.最后,了解计算机行业有哪些职位,以及这些职位需要什么技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准备.

电子专业发展前景

    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发了商务方式的变革。我国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和领域正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活动,比如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招商、网上广告服务、在线证券交易、电子银行、电子税收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商务管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更是社会急需。     据统计,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目前全国有10万左右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人虽能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贸易工作,但却没有受过电子商务专业的系统培训。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

模具专业发展前景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当今现代制造技术领域最具潜力、发展最为迅猛的高新技术专业,在近几年内,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模具市场之一,培养复合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衣着消费方面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对服装的做工、款式、色彩、质地等有了更高的品位追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产业也发展较快,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行业的发展呈强劲势头,所以国内对服装设计人才需求很大。根据毕业生就业和各方面提供的情况来看,属于人才紧缺专业,特别是服装制板设计和中、高级服装缝制工艺人才尤为突出;全国各地区对本行业各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服装类出口与内销企业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服装设计与生产、销售中心地带(服装城)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特大。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旅游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旅游产业支柱作用也更为强化,旅游产业在质和量上将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多向度开发,并且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有。 旅游产业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运行良好。市场上的旅游人次、总收入、人均旅游消费支出都呈上升趋势。旅游产业市场跻身世界前列。世界旅游组织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出了非常高的预期,其预测为:到2015年时,在世界旅游目的地中,我国将位列第一;在世界旅游客源国中,我国将位列第四;而我国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的旅游产业增长速度。     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得到体现。旅游产业由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他的发展已经被我国列入了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旅游总局于1995年和2000年分别制定了《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各个省、自治区从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出发,将旅游产业作为当地经济优势产业和重要产业,其中10多个省份将旅游产业定为支柱产业,7个省份将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和先导产业,6个省份将旅游产业作为第三次产业的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     旅游产业正在扩大开放态势。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游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日趋加快。

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多元化形成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旅游业以及与其联系紧密的酒店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酒店管理专业肩负着为酒店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使命,对旅游业和酒店行业的健康、持续、高水平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愈发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从个人成长的职业规划来看,酒店管理专业也被认为是职场上未被充分挖掘的“宝藏”,具有发展前景好、提升空间大、薪资待遇高等优势,备受家长、学生青睐。近几年,来自全球各个知名品牌的酒店集团纷纷瞄准了中国市场,并大力投资和加盟,导致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势,尤其是那些专业度高、综合能力强的中高级人才日益紧缺,使此类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理论研究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以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为根本,以培养高端、复合型的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已陆续为全国的各类高端酒店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打造全国范围内的豪华酒店实习平台,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提升;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顶岗实训有机结合,为学生学习构建了较完备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通过紧密贴近市场需求,强调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科学规划学生发展前景,使学生在择业、就业以及职业发展中更具针对性和竞争力,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提升。